歌诗达邮轮推“本土化”赔偿方案
北京商报讯 (记者 陈杰 实习记者 张致宁)近日,歌诗达邮轮对外发布声明,就8月22日出发航次受台风“天鹅”影响调整航程事宜做出说明,歌诗达邮轮将参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》退还乘客不低于船票金额50%的费用。而此前另一国际邮轮巨头皇家加勒比在更改航程信息后称,按照“国际惯例”执行对游客的赔偿受到舆论广泛质疑。
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,与皇家加勒比按照“国际惯例”采用补偿消费抵用券以及退还港务费的做法不同,歌诗达邮轮强调,将参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》第六十七条规定,扣除相关成本费用(根据2014年嘉年华集团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,歌诗达邮轮船票金额的至少50%为该航次的成本费用),基于保障游客权益的出发点,退还乘客不低于船票金额50%的费用。对此,歌诗达邮轮中国区高级公关经理杨蓓蕾表示,一方面是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及客人的感受,另一方面作为邮轮行业的从业者也考虑到了《旅游法》中的相关规定。
同样作为国际邮轮公司,二者在赔付方案上采取的不同赔付依据,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。皇家加勒比方面此前表示,邮轮是计划性非常强的旅游产品,即便遇到不可抗力因素,从邮轮经营的角度来说,燃油、餐饮、住宿、娱乐等成本已经产生出来,在这种情况下,邮轮公司仅退还没有发生的费用如港务费给客人。
有业内人士对此提出质疑称,游客购买邮轮产品的费用不仅包含了邮轮公司的经营成本,同时也包含产品利润,若按照皇家加勒比的解释,即使游客不如期出行,邮轮公司也可从这些游客身上获取利润。
除了在赔付政策上向“本土化”倾斜,据杨蓓蕾介绍,歌诗达邮轮在所有接触游客的岗位上安排了40%的中国员工以增强母语化服务,此外,在航线的安排上也针对中国游客的消费习惯,推出了至少占七成份额的5-6天短线项目。她还透露,上海旅游局将于9月1日披露新版的邮轮出境旅游合同,其中提到“因为不可抗力导致的行程更改,在扣除经营方已经产生的费用外,要退还游客一定比例的船票费用”。
对于国际邮轮公司本土化的发展,易观国际分析师朱正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:“国内的邮轮包船模式还存在很多弊端,国际邮轮公司直接参与邮轮客房销售会"水土不服"。但是在航线设置、船上设施、服务细则等方面应该向中国游客侧重。”他表示,现有的包船模式使得旅行社承担很大的风险,当中间运营商受到成本压力时,就会发生削减成本、降低游客体验度的情况。在此基础上,应建立产业链风险转移机制,邮轮公司应该在长线航程的调整中获得更多自主权,以规避风险,实现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。
- 中国首造大型邮轮,13.8万吨邮轮命名为“魔都号”2023-05-19
- 海洋光谱号明年春季回归上海2023-05-15
- 首艘国产邮轮携手上海电信打造全球第一艘“5G邮轮”2023-01-13
- 1月8日出入境管控全面放开,国际邮轮复航指日可待2022-12-27
- 本土邮轮再添猛将 国产首制大型邮轮品牌“爱达邮轮(Adora)”发布!2022-11-25